我國處在育齡期的婦女大多數是上世紀70年代以后出生的,文化層次較高,健康意識較強,而且消費觀念也較超前,對孕嬰用品、童裝等消費尤其舍得。
從廠家到柜臺價格翻番
一位多年從事兒童用品經營的麥女士說,兒童用品銷售的中間環節并不多,但每個環節加價較多。其中包括經銷商、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場。就兒童服裝而言,經銷商通常要在出廠價上加價30%,零售商場再加價30%。因此,一件100元的兒童用品到了商場售價就到了170元。目前,市場上的中、高檔兒童服裝零售價通常是出廠價的3至4倍,而兒童玩具的利潤就更高了,有的甚至能高達七八倍之多。
兒童產品以嬰幼兒用品富力:打造全方面的童裝市場高端市場國外品牌一統天下
不少年輕父母寧可花大價錢也要買“高品質”產品,尤其是直接牽扯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奶粉,圖的就是放心。我國每年有將近3000萬左右的新生兒出生,每年孕嬰幼兒用品消費約達800億元人民幣。嬰幼兒用品市場是目前乃至以后發展潛力*大、收益豐厚的一個產業。
可是,由于國產品牌的質量參差不齊,導致嬰幼兒產品的高端市場出現由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。像米奇妙、史奴比、巴布豆、小熊維尼等國外品牌服裝,幾乎充斥了我國整個高端童裝市場。
市場上銷量比較好的奶粉基本都是100多元一桶的進口品牌配方奶粉,像安滿、雀巢、多美滋等。
商場倒扣流水27%-35%
廣州某品牌玩具的一級代理商表示,玩具的價格定得如此高,是因為在銷售過程中,商場從中要求的各種費用較高,除了高昂的進店費再加上各種促銷費用的攤派之外,按營業額倒扣流水比例平均在27%-35%,對于某些銷售不好的品牌按保底倒扣的比例高達50%以上,這就導致了玩具銷售價格的虛高。
嬰幼兒產品的質量問題引發了信任危機,使眾多家長認為只有國外品牌可信,而大多數國外品牌的商品經過經銷商、品牌代理商和商場層層加價,導致價格不斷攀升,是暴利的主要原因。